“你自己走到校园去,妈妈要去‘扶贫工厂’上班……”5月16日早晨,武冈市龙溪镇曹家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邓叶姣将小孩送到学校门口,吩咐几句话后,转身向湘卤源公司“扶贫工厂”走去,开始在卤制品车间一天的工作。
因为要照顾老人和小孩,邓叶姣一直未能外出打工,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创收,日子过得很拮据。2016年,自从湘卤源公司在家门口建立起卤制品“扶贫工厂”后,邓叶姣每天就到“扶贫工厂”上班,每月工资收入有2000余元,再加上大儿子今年外出务工,以及种地的收成,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曹家塘村曾是省级贫困村,也是龙溪镇传统豆腐生产区。2016年以前,全村共有豆腐生产小作坊10余家,由于小作坊规模小,产品大多为初级制品,附加价值低,经济效益差。产业效益的变差,直接导致村民参与意愿的下降,该村豆制品产业从业人数逐年下降,从鼎盛时期300余人降至如今不足40人。近年来,因小作坊的粗放式管理,废水、废气、废渣的乱排乱放问题该村所有豆腐小手工作坊已陆续关闭。为继续利用好豆制品产业这一优质资源,充分挖掘产业扶贫潜力,曹家塘村抓住产业链升级发展、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有利契机,鼓励村民开展豆腐制品深加工。
2016年,曹家塘村长大的罗小兰响应号召,回娘家成立了湘卤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从事传统豆腐卤制品制作与销售的全链条企业。生产区放在武冈市工业园区,满足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排放要求,产品深加工区放在曹家塘村,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又能充分利用全村富余劳动力。该公司始终将自身定位于“村级扶贫工厂”优先解决贫困家庭人员就业。为帮扶周边一些既要照顾老人与小孩、又要靠打工来维持家庭生活的困难人群,公司采取不定时计件工作模式,让村民既能干好农活,又能上班赚钱,实现挣钱养家两不误,给予了村民工作的最大灵活性。
依托武冈卤菜之都的品牌优势,湘卤源年产值从2016年的800万元提增到2018年的1800万元,成为龙溪镇“产业扶贫”示范企业。现有员工全部为当地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19人。三年来,陆续帮助50余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增收,大部分月工资达2000余元。2018年吸纳村民就业200余人,为全村实现经济增收120余万元;2019年,湘卤源“扶贫工厂”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村民参与就业。
在湘卤源“扶贫工厂”的引领示范下,龙溪镇“产业扶贫”硕果累累,涌现出一批“扶贫电子厂”“扶贫养殖厂”“扶贫专业合作社”,全镇脱贫质量稳步提升。(程阳 莫红英)
来源:新武冈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