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迎春亭街道黄沙冲村的古法手工红薯粉制作热闹开启。这一传承多年的技艺,如同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不仅蕴含着美食文化与独特风味,更是推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增收的有力引擎。
红薯粉制作工序繁复,需精心挑选优质红薯研磨成浆,沉淀后得红薯淀粉。师傅们加水调和,耐心搓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装入特制漏瓢,以木锤均匀敲打,淀粉糊便从漏瓢小孔中流出,细长粉条落入锅中瞬间凝固煮熟,再经冷水冷却定型、香油涂抹,这些工序保障了粉条的韧性与香味。经晾晒后,红薯粉干燥易存,全程无额外添加剂,成品色泽晶莹、口感爽滑劲道,无论是炖菜、煮汤还是凉拌,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
黄沙冲村地理与自然条件优越,红薯产量高、品质优。近年来,村支两委围绕乡村振兴目标,探索“合作社+基地”模式,构建起红薯种植、淀粉制作、粉条加工与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去年共售出两万余斤手工红薯粉,为村集体增收四十余万元。
迎春亭街道黄沙冲村第二届手工红薯粉展销会近期即将开幕,诚邀全市人民共赴这场手工红薯粉的“筋道”之约,共享乡村美食与发展成果。
来源:武冈融媒
作者:蒋运文 王祝敏
编辑:王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