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邵陽縣「鏈式突圍」 崛起湘中

来源::香港商报 编辑:张雄伟 2025-03-05 16:22:52
—分享—

邵陽縣縣城生態宜居

邵陽縣塘坪高標準油茶示範林基地,油茶樹下套種黑木耳、紅松茸

邵陽縣鄉村油菜花節

全國槳板超級聯賽在邵陽縣美麗的國家濕地公園天子湖連續舉辦三屆

瓦屋萬畝油茶基地

夫夷河的波光裏,流淌着千年湘楚的蝶變密碼。

千年前,賈思勰將手工榨油技術載入《齊民要術》;千年後,當全球產業鏈重構浪潮拍打內陸縣城,當「三高四新」戰略的燈塔照亮湘中丘陵,當傳統農耕文明的根系在高質量發展的土壤中萌發新生,邵陽縣的進化方程式正悄然改寫——單一種植走向全產業鏈裂變,要素集聚的加法轉向生態賦能,縣域經濟的邊界在開放中悄然消融。

2024年的答卷上,這片以「中國茶油之都」立身的農業大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1.33%;實現規模工業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規模以上服務業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1%。當去年前三季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全省同檔次排名定格第四位時,這塊曾被茶油香氣浸潤的湘中腹地,正以「三興三區」戰略為支點,達成一次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鏈式突圍」。謝蘭 劉家承

破繭成鏈:沃土之上的產業新生

傳統油茶產業投入大、周期長,八年才能進入盛果期,曾讓無數種植者中途退場。「基地在流轉到我們手上之前,經歷了多次轉讓。」邵陽縣塘坪油茶基地負責人夏琳說道。

而當傳統農業的「長周期」遇上現代產業的「快變量」,土地就不能再只是平面的種植載體。在邵陽縣塘坪油茶基地,在九節茶、淫羊藿、芍藥等中藥材與紅松茸、黑木耳等菌菇構成一派「香味芬芳」的立體圖景;在邵陽縣大蓮村,張宏喜養殖的4000隻走地雞肉質緊實鮮美,營養豐富,是市場「搶手貨」;在黃荊鄉,楊靖在油茶幼林間種植迷迭香,畝產值達5000元,3000畝幼林實現「自我造血」。

上層茶果飄香,中層藥材生金,下層雞鳴菌肥,邵陽縣的山野成為「地下生金、林間淌銀」的立體經濟試驗場。如今,全縣油茶林下經濟總面積已達3.5萬畝,年產值達2.1億元,每畝純收益在1000元至1萬元不等。而土地的饋贈遠不止於此。當湖南省東方油茶全產業鏈服務有限公司的鮮果處理線每小時吞吐兩噸油茶果,當湖南中彬茶油科技有限公司將油茶果附加值從6%的茶油價值挖掘至94%的深加工空間,這個傳承千年的產業正經歷着「從果實到生命全周期」的蛻變。

「以短養長」的智慧,只是故事的序章。產業進階的轟鳴聲中,紅石生態科技園正上演另一場「材料革命」。弘凱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裏,每日有8萬隻小型聚合物電池魚貫下線,這些「能量方塊」是邵陽縣在新能源版圖上的關鍵鉚釘。在同一園區的湖南鑫德順新材料公司生產的高新複合材料,已經打開了湘西南裝修市場。從「一把茶油」到「一塊電池」,再到「一棟精裝房」,新經濟、新能源與新材料的「新組合」,正打破人們對山區縣「靠天吃飯」的想像。

而更隱秘的突圍發生在數字疆域。當湖南日戀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的油茶產品遠銷日韓市場,當湖南電小酷科技有限公司製造的高速吹風機正穿越大洋,跨境電商的政策紅利下,這個曾被群山阻隔的縣城,正通過「買全球、賣全球」的雲端通道,將根系扎進全球消費市場。

以油茶全產業鏈為「老樹」,以新能源、新材料等為「新枝」,一條「1+1+1」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在形成。2024年,邵陽縣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2個,新增規模企業8家,長城新能源等2家企業4種產品納入省優勢企業產品名錄,佰科新材料等11家企業、15個項目入庫省工信廳設備更新項目。

此刻的夫夷河兩岸,每一根油茶樹的枝丫都伸向更遼闊的產業版圖——那裏有人工智能油茶機械人巡弋的林海,有穿越洲際的電子脈沖,也有繼續向上生長的無盡可能。

活水生金:生態賦能下的積翠成林

油茶樹的根系越向深處生長,越需要鬆軟的土壤、暢通的水脈、豐饒的腐殖層——正如產業鏈的延伸,終會觸及審批流程的板結、人才儲備的瘠薄、生態紅線的框限。

當傳統的土地、資源等要素驅動模式漸顯疲態,邵陽縣的選擇是重構雨林:精政務如穿山甲疏通岩層,引人才如藤蔓交織固土,護生態如輪作養息地力,使三重生態組件共演共生。

在這裏,營商生態的進化從一次政府大廳的物理位移開始。當縣政務服務中心從大木山蓮子湖遷至紅石科技園,弘凱新能源的車間經理王義釗發現,辦理手續的往返時間大幅縮短,「以前到縣裏辦理手續,碰上堵車來回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沒了。現在在園區內就能辦事,很是方便。」

服務半徑追着企業的足跡收縮的邏輯,為邵陽縣的營商生態注入一汪活水。當「專班負責、周旬調度」形成「機制問題收集、解決辦理、跟蹤問效、尋找癥結、推動解決」的工作閉環;當邵陽縣「一網通辦」得以扎實推進,事項配置率達98%,排名全市第一,一份優異的答卷躍然紙上。2024年,邵陽縣開展的「送解優」專項行動,共幫助企業解決問題1439件,兌付惠企資金3188萬元;經營主體的梯次培育,為全縣新增經營主體4223戶。這是邵陽縣活水生金的實踐,也是積翠成林的底氣。

營商生態的進化不止在於減法。亞歐非海外倉的跨境平台上,邵陽縣企業享受着進入國際市場的「一站式」保姆服務;為降低企業運輸成本、幫助企業解決物流進出困難,邵陽縣高新區園區與中通快遞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為園區企業提供一站式立體化物流服務;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的設立,為縣域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提供1000萬元的資金。

人才的回歸則更像一場生態修復。去年4月,邵陽縣第三屆人才發展大會成功舉行,帶來了現場簽約8個校地合作項目、32個湘商回歸項目、120個返鄉創業項目、133個愛心鄉賢主動認領公益項目的碩果。當25位夫夷人才接過「夫夷人才卡」,這座縣城正從「勞務輸出地」轉向「智力引力場」的新賽道,過去人才「東南飛」,現在「春燕歸巢」。

而生態活水的源頭,始終深埋於這片土地的青綠底色。2024年,邵陽縣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完成「夏季攻勢」任務127項,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8.5%。但生態不止於守護——「北牧南移」湖羊養殖現代生態示範園項目構建產業+旅遊+文化的功能體系;天子湖不夜城獲評省級休閒街區,東方鳳凰城獲評第二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前三季度,接待遊客31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億元。這塊全國百強「宜居宜業 和美鄉村」創建示範基地的金字招牌,正釋放着強勁的引力波。

從「一網通辦」的高效流轉,到18條人才新政力度空前;從跨境電商保姆式服務,到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些改革切片在邵陽縣的土地上疊加顯影,不僅折射着生態賦能的本質——它不再依賴單一要素的無限供給,而是通過政務效率的潤滑劑、人才回流的催化劑、自然稟賦的黏合劑,將土地、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重構成有機生命體。

經緯重織:山海之間的開放樞紐

開放,是深水區的突圍利器。

2023年8月,邵陽地區首個亞歐非海外倉落地。當非洲的原材料與邵陽的車間相遇,跨境電商的代碼裏跳動着小鎮與世界的和弦:開放,從來不是沿海的專利。對外貿易的發展再次為開放按下快進鍵,數據躍動着開放的脈搏,2024年,邵陽縣外商直接投資104.5萬美元,總量居於全市前三位;對外實際投資額82萬美元,居全市第三。近年來,邵陽縣充分利用中非經貿產業園、亞歐非邵陽海外倉等平台,推動產貿融合、跨境電商、業績回流,積極參與各類重大經貿活動,推動邵企出海、邵品出境,全縣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5%以上。

區域協作的棋盤上,縣城正在升維。邵永高鐵黃土坪特大橋的橋墩刺破晨霧時,「一城一帶一湖一園」的規劃更為具象。這條經過邵陽縣境內33.8公里的鋼鐵動脈,將大幅縮短邵陽縣至長沙都市圈的時空距離。當高鐵新城對接「3+5」城市群,當邵陽縣與天心區共建飛地產業園,當「邵陽—懷化—東盟」班列貫通物流動脈,地理邊界的消融,正成為縣域經濟突圍的隱喻。

最動人的開放,是人的流動。當邵陽縣與西藏乃東區簽訂《勞務合作協議》,跨省協作的棋盤上落下關鍵之子。藏族姑娘普珍作為湖南就業援藏第一批的聘用人員在邵陽縣人民醫院找到職業歸屬,這是跨區域民族交融合作的故事縮影,勾勒着內陸縣城擁身開放的經緯線。

從邵永高鐵的鋼軌延伸到亞歐非海外倉的物流網,從西藏山南市的勞務協作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承接,邵陽縣的開放實踐證明:內陸縣域並非全球化的旁觀者,而是新樞紐經濟的塑造者。當「一帶一部」的區位優勢轉化為「買賣全球」的實踐能力,夫夷河畔的每一次貨櫃啟程、每一筆跨境結算、每一場跨省握手,都在重寫內陸地區參與全球分工的劇本。

在「三興三區」的藍圖上,每一根上升的曲線都在訴說:小城故事的終章,從來不叫「留守」,而叫「重塑地理」。當邵陽縣人用「鏈式突圍」回答時代之問,一個更遼闊的啟示已然顯現:縣域經濟的升維之戰,不在規模之爭,而在結構之變;不在孤軍奮戰,而在生態重塑。這場靜默而壯闊的變革,終將在三湘大地寫下新的註解——真正的奮進,是江河入海的姿勢。

来源::香港商报

编辑:张雄伟

阅读下一篇

返回武冈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