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龙溪铺镇同心村的“稻稻油轮作”示范基地,只见数台机械来回穿梭。眼下正值秋播秋种的关键时节,晚稻丰收以后,我市大力推广“稻稻油”轮作模式,将“农闲田”变“效益田”,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田多收。
在现场,伴随着阵阵低沉的轰鸣声,飞机手熟练地操作一架植保无人机缓缓起飞,通过底部的旋转喷头将肥料均匀飞播种植到田间,在无人机终端界面上,飞机的飞行高度、速度、距离、作业面积、航线等数据一目了然。从开机、起飞到播撒,不到半小时,植保无人机便完成了近十亩地油菜的施肥作业。
“今年是我第一次大规模的采取“稻稻油”的模式种植。”种粮大户毛震宇告诉记者,得益于机械化作业,他在以前种了2000多亩,今年又继续扩种了1000亩用于“稻稻油”模式。“引进了无人机、轮式拖拉机等大型机械化作业可以抢抓农时、提高产量,每亩可以比以前增收300元勒”他笑着说道。
“稻稻油轮作”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指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双季水稻,等到晚稻收割后,紧接着再种植一季油菜,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不仅缓解了季节矛盾,稻油兼顾,还同时减少下一季15%-30%的水稻用肥量、减轻病虫害,实现了耕地高效种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市立足稳粮增油战略,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稻稻油轮作”模式,将农闲田变成效益田,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农机操作手游勤瞄准了“稻稻油”机械化作业的发展前景,积极参加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各类培训,认真学习无人机、旋耕机等大型机械化作业,为“钱袋子”增添一份途径。“我自己也搞了几十亩的“稻稻油”,全部都是我自己借农机完成的,这样我忙完之后还可以帮助其他大户抢抓农时,也多一份收入嘛,一年多的话年收入大概在10万左右吧。”游勤说。
据悉,今年我市预计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02.06万亩,其中晚稻播种面积26.3万亩,计划完成油菜播种面积22万亩,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8个近3万亩“稻稻油轮作”种植示范田。
“种粮大户会在晚稻收割前20天开始油菜育苗,我们建议选用180天左右的早熟品种,这样晚稻收割后就能立马进行油菜移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的负责人介绍道,现在全市的晚稻收割工作已步入尾声,油菜移栽工作也完成了90%,预计在月底前全部完成。
初审:邹叶琼丨二审:周维胜丨终审:肖晓锋
主办:武冈市融媒体中心
主管:中共武冈市委宣传部
声明:内容转载 请注明出处
来源:新武冈
作者:刘洁 周旭芳 实习:周逸民
编辑:邓宇
本文为武冈市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newswugang.cn/content/646755/68/13294194.html